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的第1396次分享,作者是知乎用戶@程杰,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我們已獲其授權(quán);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學院君說:對很多人來說,要做成一件大事似乎并不難,難的是堅持做好一件回報并不明顯的小事,因為它對“專注力”的要求極高。但“要求高”不等于“難做到”,相反,只有我們把它看得“簡單一點”,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才有可能走得更遠。我們曾分享《為什么美國孩子都會畫畫》(點擊閱讀),今天分享姊妹篇。
今天我和少年商學院的朋友們分享一個故事,關(guān)于我那個被我們當?shù)氐纳倌陮m老師提醒“畫畫很一般”的孩子,在過去三年,堅持一天一畫,結(jié)果在畫畫上獲得了可喜進步的經(jīng)歷。我把這個過程完整地記錄了下來,讓孩子和我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不斷進步的力量,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然后更好地鼓勵自己繼續(xù)堅持下去。
?
▋反復問孩子都說喜歡,那再沒效果也要堅持
三年前,我們讓孩子到少年宮學畫畫。學了約半年,在一天畫畫課后,老師將孩子們課上畫的畫放到了臺上,讓大家比較感受一下。我在窗外拍了當時的場景:
所有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從零開始學畫畫的,我作為家長,其實也很期待孩子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xiàn)。當看到上面這些各式各樣的頭像,我感覺,除了中間那張,其他都各有特點,都可以接受。
可惜……那張我用成人眼光看“非常糟糕”,涂抹得很厲害的畫,就是我兒子畫的。
這是什么鬼?——當時我的心情只有這5個字可以概括。也許你無法完全理解,但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不得不承認失敗的感覺。
可能有人說,這畫也有特色啊,不拘泥原形,用色大膽……但我知道,這其實就是他畫好一部分后,開始放縱自己,沒有克制地隨意涂抹顏色的結(jié)果,或者說——他不理解什么才是美。我承認,我不應該用過于功利的眼光來看待兒童的繪畫,但在當時,得知這就是自己兒子畫的畫時,我還是很失望的。
當天課后,我和老師溝通了一下。老師的說法呢,是“孩子畫畫很一般……”這個我完全能理解,畫成這樣還說“一般”,已經(jīng)是比較客氣了,應該就是“不行”的意思了……并且建議我,“多培養(yǎng)認真專注的習慣,否則上小學學習就比較麻煩了,畫畫不是很重要的事。”
老師的好意我理解,孩子因為坐不住,畫畫上容易亂來,不夠?qū)W?。那之后,我們確實一度有打算上完這期就放棄畫畫的想法,但反復問孩子是否喜歡畫畫,他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作為家長還能怎么辦?繼續(xù)堅持唄!
?
▋3年堅持一天一畫的奧秘:不功利
然后有一天,兒子對我說,他畫了一個故事,拿過來給我看。我以為是多么復雜的東西,原來就是下面這樣的圖案——兒子的說法,這些是即將要孵出小恐龍的恐龍蛋:
好吧,雖然談不上好,但也是一個有想法的小作品。我就借機問他,“是否可以做到每天畫一個故事給我們看?”他居然同意了!
他居然同意了!
一個承諾,張口一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是這個承諾,需要無數(shù)的時間精力去兌現(xiàn)才有意義。但我們不想把這事變得特別難,孩子愿意畫什么就畫吧,于是……一晃三年過去了,36個月一共803張,平均每月22張。
涉及到旅行在外、節(jié)假日早出晚歸、作業(yè)特別多等各種特殊情況,現(xiàn)實是做不到每天畫的。不過當同年齡孩子以玩手機游戲、看電視動畫片作為家庭休閑娛樂方式時,我們孩子可以把畫畫當作愛好,無功利地去喜歡,有空就畫一張,這個已經(jīng)很值得讓我驕傲了。下面這兩張是他的原創(chuàng)作品:
下面這兩張是他的臨摹作品:
目前孩子八歲,在臨摹的筆法控制、色彩搭配等技巧上依然極其普通(畫畫好的孩子實際上是非常多的),用對成人要求的眼光看,這些畫沒有什么價值。但大量的涂鴉確實訓練了一定的想象力,對未來學習真正的繪畫打好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chǔ)。
上面這張圖我本以為是高空俯視圖,沒太多稀奇。在我發(fā)了微信朋友圈后,有人提醒我,這是一張以海底仰視視角畫的圖(可以通過右下角那條魚和船槳判斷),我才發(fā)現(xiàn)這張畫的獨特之處。從來沒有潛水經(jīng)歷的兒子可以想象到如此場景,還真是讓我驚訝。
今天再次回憶起三年前著急上火的情形,不覺感慨,被認為沒有天賦又有什么關(guān)系,一天天畫下來,也可以畫好的。以上是我選的孩子一些比較好的畫作,他畫的不好的要多得多。但技巧的練習可以不斷完善,不用過于著急,而想象力的訓練——那種隨意的下筆的自信是不能停息的,否則孩子很容易失去天馬行空,無所畏懼的創(chuàng)作能力。
?
▋初學體驗美好,孩子才能長久堅持
把過程記錄下來,看著孩子的畫在慢慢地進步,確實非常欣慰,而且這種欣慰,會促使我不斷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下去。這是長期堅持后的一種平淡卻恒久的美麗體驗。
而陪孩子畫畫這幾年也讓我不斷思考一個問題——對孩子來說,興趣是唯一的老師,但這位“老師”到底是如何產(chǎn)生的?對此我找到了一個關(guān)鍵詞,叫“成就感”。
比如學游泳,我們剛嘗試游泳時,喜歡與否其實不會有太強烈的感覺。而且理論上,一個正常人經(jīng)過合理練習,一定可以學會很多人都能掌握的游泳技能。之所以最終有人喜歡游泳,有人不喜歡游泳,問題就出在了初學的過程中。
同樣要下水撲騰,學著悶水,感受浮力,手劃腳蹬,期間不小心嗆到幾口水,甚至體驗到沉下水底,差點淹死的感覺……但有些人能循序漸進地入門,體驗到些成就感,然后越來越有自信嘗試更難的技能,自然越學越好;而有些人練習不當,又著急有進步,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后依然不斷嗆水,自然會因初學體驗不佳,從此對游泳敬而遠之。
讓孩子堅持一天畫一個小故事,把這當成一個游戲,當成我們家的固定娛樂節(jié)目,就是隱去了“我要做到……”的目標,讓初體驗顯得不那么困難,挫敗感也就不那么強烈。又有我們在旁邊鼓勵加油,讓兒子持續(xù)畫下去,也就變得容易多了。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