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學院君說:今天,在名校、學區(qū)房和小升初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社會焦慮氛圍下,不少幼兒園,從中班甚至小班就開始教孩子算數識字了,大班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幼升小銜接班”遍地都是。但你可知道,這種超前學習的危害有多大?其實,大洋彼岸的美國同樣盛行“超前教育”現(xiàn)象。今天學院君編譯《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反思文章,及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的呼吁,希望對中國的家長朋友們有所啟發(fā)。

幼兒園變成小學“把關者”

焦慮在孩子和家長身上蔓延

現(xiàn)在,踏進任何一間美國的幼兒園,你都可能被教育者所稱的豐富的環(huán)境和資源所轟炸。每個墻上都貼著琳瑯滿目的字母表、條形圖、單詞墻、教學海報、班規(guī)、日歷、日程表和各種雞湯文,可是,這些東西對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真的合適嗎?

一項名為《幼兒園是新意義上的一年級?》(“Is Kindergarten the New First Grade?”)的研究對比了全美范圍從1998到2010年間幼兒園教師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希望孩子在一年內認識更多字及學會快速閱讀的老師比例,從30%上升到了80%。

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研究者還指出,幼兒園的孩子們,花費在各種訓練上的時間太多了,而投入在音樂和藝術上的時間和比例減少了。這項研究的一個結論就是:越來越多的美國幼兒園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一年級。

而更糟糕的是,因為不少幼兒園的急功近利和超前教育,讓那些真正把幼兒園當幼兒園的家長,感到無所適從。他們的孩子可能跟不上老師以及其他孩子的節(jié)奏。來自密西西比州的一項調查顯示,有些地方超過10%的幼兒園的孩子最終因“能力不足”而無法進入一年級讀書(學院君注:美國的幼兒園作為正式學制的一部分,孩子5周歲可以上,6周歲讀小學一年級。而在幼兒園之前的稱為學前班,可以4歲甚至兩三歲的時候上。)

幼兒園變成了小學的“把關者”,而不是去到小學的一個階梯。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的教室變成了令人焦慮的地方,孩子要從越來越小的時候開始擔心隨時被踢出局。他們被急匆匆地教導如何坐在桌子前用紙筆寫作業(yè),但這么小的孩子,顯然缺少這種技能和集中度;老師們費盡心力哄騙孩子們再完成一些作業(yè)才能去玩兒。他們已經開始過早學習一些預備學術技能。

這一切,皆無異于拔苗助長。

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超前學習看似有先發(fā)優(yōu)勢

到小學二年級后卻變糟糕

但這種超前學習,真的有益嗎?

有人對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公立學前班(類似于中國幼兒園中班、小班及小小班)的孩子們做了一次系統(tǒng)的評估,結果顯示,那些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們,在進入幼兒園之后表現(xiàn)出了比沒上過學前班的同齡人更強的閱讀和學習技能,但是當他們進入一年級之后,他們對于上學的態(tài)度卻會惡化。

而到了小學二年級,他們在讀寫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的測試上表現(xiàn)得更加糟糕。調查人員告訴《紐約》雜志說:“讓這么小的孩子就掉到枯燥的課業(yè)之中,他們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越來越多雙重職業(yè)家庭爭先恐后,提前開發(fā)孩子的潛能或者認知潛力,他們有一種擔心,擔心富孩子和窮孩子之間的能力差距越來越大。不過,美國教育政策的重要學者羅伯特·皮亞塔卻警告家長們說,“其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們現(xiàn)在的早教系統(tǒng)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一個4歲孩子到底應該懂得什么

盡管如此,大量的家庭依然把孩子的早期看護和教育都從家中搬到了學前班里:美國接近四分之三的4歲的孩子現(xiàn)在都不是在家接受早期教育。父母習慣性“外包”。

但這個階段是孩子心智的重要養(yǎng)成期,怎么可能全部外包給學?;蛘吲嘤枡C構?關鍵是,非常多家長,認為在幼兒園或學前班,讓孩子早早學會從1數到100等,是正常的事情。

少年商學院微信早在4年前,就曾分享過美國洛杉磯華人媽媽阿桂對這一現(xiàn)象的反思:一個4歲的孩子到底應該懂些什么?而她的孩子所在的一位幼兒園老師,認真回復了這一話題,列出幼兒園孩子真正應該做的事情的List:

  • 他應該知道,他總是被完全無條件地愛著。
  • 他應該知道,他是安全的。他應該懂得,如何在公共場合、和別人在一起和在突發(fā)的情況下,保證自己的安全。他應該知道,誰是可以信任的人,如果他認為不對的事情,他可以不做,不管是誰讓他做。他應該知道自己的人身權利,而且知道他的家人會無條件支持他。
  • 他應該知道,怎么笑、怎么鬧、怎么搞怪、怎么發(fā)揮想象力。他應該知道,即使把天空畫成橙色,給貓畫上6條腿都沒有問題。
  • 他應該知道自己的興趣,并被鼓勵發(fā)展它們。如果他對學習數學不太感興趣,那么他的父母應該意識到,他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學會,何不讓他就沉浸在火箭船、繪畫、恐龍和玩泥巴的世界里呢?
  • 他應該知道,這個世界是多么神奇。他應該知道,他是多么美好、燦爛、充滿創(chuàng)造力、熱愛生活、富有同情心。他應該知道,花一整天在戶外做花環(huán)、做泥餅和搭童話屋比練習拼寫要更值得,十分值得。

 

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對應于這些內容,她還特別提醒了家長應該懂得的東西:

  • 每個孩子學習走路、說話、閱讀和算術都有他自己的速度,這跟他將來學得有多好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
  • 最能讓孩子將來有高學分的事情,就是給孩子閱讀。不是學習卡片,不是練習冊,不是多高級的幼兒園,不是閃亮的玩具或電腦,而是父母每天早上或晚上(或兩者),坐下來給他們讀精彩的圖書。
  • 成為班里最聰明最有成就的孩子,不一定就最快樂。我們想給孩子提供幫助,但卻讓他們陷入了跟我們一樣繁雜而充滿壓力的生活漩渦。我們能給他們提供的最大的支持,便是給他們一個簡單而無憂無慮的童年。
  • 我們的孩子應該被書籍、自然、美工和探索包圍,90%的玩具都可以丟掉,但有些東西卻不能沒有,比如組裝型的玩具(像樂高和積木)、創(chuàng)意型的玩具(各種手工藝術材料)、樂器、扮演角色的服裝、各種各樣的書籍。
  • 他們應該自由地探索下面這些事情:當我們準備晚餐時,他們可以坐在兒童椅上玩豆子(當然,得有大人監(jiān)督);他可以用小鏟子揉面包搗亂,在廚臺上用刷子玩面團,即使弄得到處都是。
  • 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們。我們已經變得很善于說服自己——我們得更關注自己,甚至把這當成一個借口,讓其他人照顧我們的孩子。雖然我們都需要私人的空間,與朋友聚會,需要有效休息,需要偶爾放下父母的身份……但孩子更需要父親坐下來,用心傾聽他們的生活,需要母親抽出時間,跟他們一起做手工,需要我們給他們講故事,和他們一起犯傻……
  • 他們需要我們,在春夜里陪他們散步。他們需要我們,一起準備晚餐——即使這會讓時間延長一倍。
  • 他們應該了解,他們永遠是我們心里的第一位,而且我們真心享受和他們一起共度的時光。

但也并非放任自流

重點培養(yǎng)聽說能力

是的,童年是一場旅程,而非一次競賽。一定不要本末倒置。

回落到學前班和幼兒園,孩子們在這里要培養(yǎng)的真正重要的能力,也不是讀寫能力,而是聽說能力。

真正高水平的幼師會不斷嘗試與孩子們聊天,想方設法鼓勵他們表達個人想法、活躍思維能力。例如,同樣是看到孩子的畫,一名普通教師會簡單夸一句:“這房子真漂亮!”而高手就會蹲下來問孩子:“能告訴我你畫的是什么嗎?”

兩者區(qū)別在于,前者是單向交流,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畫的到底是不是房子,就直接下結論“這是個房子,老師很喜歡”,從而關閉了進一步對話的可能;后者則以開放式的問句,引導孩子說出想法,探知孩子內心,成為啟發(fā)孩子思維能力的催化劑,而思維能力是人類認知能力的核心。

幼兒園里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級才真正爆發(fā)

 

不幸的是,現(xiàn)在太多的幼兒園和學前班,課堂里的對話是單向而乏味的,老師像木偶一樣,簡單粗暴地把“干得漂亮?。℅ood job!)”當成了口頭禪。一個基于美國11個州700多個學前班課堂的調查發(fā)現(xiàn),只有15%的課堂上,老師和孩子們能夠進行有效互動——只有15%!

有人請美國幼兒教育專家埃麗卡·克里斯塔基斯對一個極受歡迎的學前班課程進行評論,它們的課程有大量的主題單元,包括學生必須要學會的生詞表和重要概念。打個比方,這個課程中有一個海洋主題,要讓孩子們理解海洋對于環(huán)境的重要性,學生要學一大列的專有名詞,包括外骨骼、扇貝殼、鯨脂。

然而這位教育專家的感受是這樣的:

第一眼看過去,這些單詞看起來倒是很有趣,很有“教育意義”,但仔細一想,就在回到這種趨勢非常危險,它用關鍵概念大大局限了孩子們學習的范疇,積極的、探索性的早期教育法,變成了照本宣科的直接教學。

就像上述的洛杉磯幼兒園那位“憤怒”的老師一樣。她隨即也提到自己見過的一些做的比較好的學前班。一次,孩子們在討論蛇到底有沒有骨頭,他們把蛇的身體和恐龍化石、魚作對比,驚訝于這些彎彎曲曲的動物怎么能容得下這么堅硬的骨頭,老師沒有告訴他們答案,直到有一個曾經去過博物館的孩子,說自己曾看過蛇的骨架——由一節(jié)骨頭、一節(jié)骨頭、一節(jié)骨頭……組裝而成,老師才說,“我們還有很多調查工作要做?!?/span>

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法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是最合適的,和風靡全球的芬蘭的學前教育異曲同工。如果你去到芬蘭,看那里的學前班老師怎么教孩子閱讀(芬蘭孩子直到7歲才開始正式的閱讀指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非常注重和孩子聊天,引導孩子說話。老師們不斷問孩子問題,讓孩子說出答案,而不是塞給孩子答案。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