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暑假至少有一天“帶孩子上班”

聰明的父母暑假至少有一天“帶孩子上班”

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第788次分享,本文作者是少年商學院新媒體內容總監(jiān)蔡芬。

暑假即將來臨,別只想著把孩子的假日時光“外包”成各種興趣班、培訓班,何不好好利用,抽出一天,帶孩子上班,讓孩子深入了解一下爸爸或媽媽的職業(yè)和工作狀態(tài)?

美國很多公司有“Bring Kids to Work Day”(帶孩子上班日),中國一些大中城市這些年也逐漸流行這一作法:每年有一天,孩子可以跟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到公司去轉悠一天。這種特色文化的出發(fā)點,可不是怕孩子獨自在家沒人照看,更不僅是為了增進親子關系,而是給孩子一個機會去接觸大人的世界,近距離理解各職業(yè)的特點,也打開孩子對自己未來的想象之門。

這種職業(yè)啟蒙不是走馬觀花,更不是換個地方“托管”,那么,帶孩子上班的這一天,應當如何做呢?少年商學院選擇了全國六個家庭的實踐案例,整理出四大步驟,為有意給孩子職業(yè)啟蒙的爸媽提供借鑒:

第一步:親身觀察,圍繞一個產品,記錄詳細生產流程與分工。

孩子每天都在享受商業(yè)社會中的各種產品或服務,但一件產品是怎么被生產出來的?生產過程中人們是如何分工與協(xié)作的?廣西南寧的馬同學,跟隨爸爸媽媽走進了一家乳業(yè)有限公司,從收原料奶的輸奶管道出發(fā),依次走過檢驗區(qū)、原料殺菌區(qū)、發(fā)酵區(qū)、翻缸區(qū)、檢驗區(qū)、貯存區(qū)……并把每個步驟都記錄了下來,繪成一張分工流程圖。

聰明的父母暑假至少有一天“帶孩子上班”

如有可能,在不打擾現(xiàn)場同事的前提下,讓孩子對工作人員進行簡單的采訪,更深入地了解工作內容和狀態(tài)。比如廣東深圳的羅同學,就到自己經常去的一家咖啡店,采訪了店長姐姐和店員哥哥。上圖即為他采訪后畫的分工圖。

第二步:親身體驗,自己動手參與生產的某個環(huán)節(jié)。

讓孩子參與生產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是教育孩子勞動不易,成果要珍惜的絕佳機會。比如江蘇南京的陳同學最愛吃糖果,終于在媽媽的鼓勵下到糖果店自薦當了一日學徒:

聰明的父母暑假至少有一天“帶孩子上班”

而在北京最愛拉小提琴的王同學則到了小提琴作坊,因發(fā)現(xiàn)“做一把琴從開料到成型總共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而壓抑不已,工匠們的手都磨出繭了,下定決心,以后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小提琴:

聰明的父母暑假至少有一天“帶孩子上班”

第三步:提出生產改良建議。

如果只是讓孩子觀察或輕度參與,未免有點局限。何不讓孩子開動腦筋,為現(xiàn)在公司或者部門內部人員的協(xié)作,如提高效率,或者改善工作現(xiàn)場氛圍等,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

這可是CEO們的活兒,對孩子來說太難了吧?別急著下判斷,孩子們獨特的觀察角度往往能給大人們意想不到的啟發(fā)。比如廣東廣州的喬同學,在觀察餐廳里觀察不同崗位的哥哥姐姐們協(xié)作后,就提出,雖然餐廳的營業(yè)時間都在白天,但工作強度太高了,且對員工反應速度要求很高,應該實行輪班制,員工休息好了,才能心情好,服務質量才能上去。

下面是喬同學畫的分工流程圖:

聰明的父母暑假至少有一天“帶孩子上班”

第四步:采訪老板,了解運營公司的不易。

跳出工作內容,和行業(yè)里的精英們,特別是老板,聊聊運營公司的不易,往往能讓孩子受益匪淺。比如安徽合肥的昂同學,就隨媽媽到了一個朋友開的包裝廠做調研,還通過采訪老板,明白了許多道理:

“生產東西必須是客戶需要的,否則沒有人會買。經商時要考慮成本,了解市場。不管什么時候,即使自己生病了,也要堅持、努力、奮斗自己的事業(yè)。”

以上案例,均選自少年商學院在線學習和實踐營之“小小CEO”。孩子的能量,超乎想象。期待每一個家庭,暑期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他感興趣的事情,引導他接觸社會、動手實踐,這真的非常重要。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