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每周四“趣課題”欄目分享一則青少年創(chuàng)造力啟蒙的趣味課題與案例。這是第926次分享,作者是有一位名為尼奧的可愛兒子的臺灣媽媽。我們與她聯絡并獲得了授權。
少年商學院美國作者陳晚的專欄文章《為什么美國孩子都會畫畫》曾引發(fā)強烈關注。很多孩子都學畫畫,但為什么學,比學什么、學得怎么樣更重要。臺灣美學大師蔣勛曾說,?“藝術最重要的是背后的生活哲學”。今天我們分享的臺灣案例,恰如其分地解釋了這一觀點——比起讓孩子成為美學大師,讓孩子學會感知生活的美好更重要。
太久沒有思考創(chuàng)作,拿過畫筆了。在一個大雨的午后,我即興拿出了顏料和水彩用具,跟孩子玩起了色彩游戲。想畫些具體的花鳥蟲魚,腦子卻一片空白,想和孩子一起來個藝術創(chuàng)作,卻怎么也想不出任何idea。
我隨意涂抹了一陣,無聊感侵襲而來?;剡^頭去看孩子,我驚奇地發(fā)現,他正在專注地往紙上擠壓著各種顏料,特別認真,好像擠顏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過了一會兒,他又找來了一把玩具菜刀,開始刮畫筆??粗⒆涌鞓返贸两谧约寒嫯嫷氖澜缰校彝蝗划a生疑問:如果這是我第一次畫畫,我會怎么做?
于是,我做了從來沒有做過的事(幼年時不曾做過,學畫期間也未曾嘗試)。
▋藝術是個聊天室,讓孩子學會和自己對話
我完全放棄了控制畫筆的水份、顏料與自我意識,用紅、黃、藍三原色水,隨意、隨機地將顏色噴灑。毫無主題、毫無目的,也無需在意其他人認同?;畹?6歲,第一次覺得:“我好自由。”
(母子倆“任性”后的成果)
一開始,孩子有所保留地(或想要謹慎地)涂抹顏色,甚至有點懷疑媽媽說“怎么能這么隨便噴灑呢”,但看著我自顧自玩得全身臟兮兮的模樣,他的顧忌就暫時拋到腦后。
我立起未干的畫紙,任顏色自由地流動,我們無法預測每個顏色的去向與終點,但我們是創(chuàng)作與藝術的一部分。我們已經很久沒有享受過本能式的運用肢體,享受純粹的愉悅。
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是從小學畫,多是為了培養(yǎng)藝術內涵,有天分一點的,會為了走入正規(guī)的藝術體系而學習各種技法。幸運地藝術家之后,為了謀生、為了突破、為了宣揚、為了引領時代……藝術理念了然于胸,藝術技法也日漸嫻熟,卻也容易被這些框架所限,反而難以體會藝術帶來的美好。
有很多人看到波拉克的作品,都會懷疑這樣抽象的作品完全不知所云,因為不只是“畫得不像”,簡直是不知所云啊!
但實際了解波拉克作畫的觀念,就會深深受到行動藝術家感動。從小學畫的歷程告訴我,畫得像不難,有很多技法可以協助.輕輕按下攝影機的快門,就可以如實地記錄下你眼前所見的事物,但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才必須與自己的內在有很多對話,必須跟整個社會甚至宇宙有密切的連結,才能突破具象形體的桎梏,所以,如果孩子并非為了美術系之路而準備學畫,“畫得像不像”這件事是否就換成“畫得盡不盡興?”或是“畫得開不開心?”,畢竟在他眼中的世界,他覺得像就像了吧!
▋培養(yǎng)孩子感受美好的能力
我的母親遺傳了些許的藝術天分給我,并從小讓我習畫。如今我不是一個藝術家,甚至不曾從事相關產業(yè),但我很高興曾經有這么多年與藝術如此靠近,學習正規(guī)的創(chuàng)作技法,奠定了某些部分的基礎,以至于現在隨著年齡漸長,慢慢地可以將人生歷程與藝術的語匯交織出一面極度個人化的格調之墻。
但現在,我沒有讓孩子去美術才藝班學畫畫,取而代之的,是我經常帶他跑畫展、逛藝廊、與欣賞周遭的小細節(jié),藝術有很多樣貌,接近藝術也有很多不同的途徑,未來如果他可以突然開竅,成為一名以藝術維生的創(chuàng)作者,我陪他一同走過的各個展覽也必定成為他的養(yǎng)分;若未來他的人生朝著其他的方向去,我很確信藝術仍然在他生命里,因為記憶中有媽媽陪伴的畫面,都會成為溫暖的力量。
孤單寂寞的時候,他也許會想起:“以前媽媽曾經在這個美術館跟我講過馬格利特的故事?!彼麜浀?,還沒上小學呢,媽媽就對他大講特講超現實主義,那種比手畫腳的瘋狂行徑讓多少旁人睜大眼睛。他會知道,他的媽媽,愿意去感受生活中所有細膩的細節(jié),并且分享給他。而這種感受美好的能力,正是我最期望他能養(yǎng)成的。
藝術不是任何形式或技法,藝術是個七彩的通道,走過它就會找到內在最快樂的豐饒之地。作為母親,我想我的任務絕不會是推動甚至強迫他成為一代大師,而是讓他愿意傾聽自己的聲音,這種探索自己本質的能力,是藝術能給孩子帶來的最好的禮物。所以,從現在起,我要拋棄我對所謂未來和成就的執(zhí)念,還孩子一個安心畫畫的地方。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