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的第1261次分享,由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昨天,也就是北京時間2016年8月21日上午,第74屆雨果獎頒獎典禮在美國舉行,中國80后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摘得中短篇小說獎。這是繼2015年劉慈欣《三體》獲獎之后,中國作家再次獲得雨果獎!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xié)會”所頒發(fā)的獎項,為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而設。它和星云獎(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xié)會頒發(fā))被稱為“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span style="color: #479f9d;">今年郝景芳的競爭者中,斯蒂芬·金的名字赫然在列,要知道后者可是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被稱為“美國科幻作家之父”!

郝景芳,1984年生于天津,22歲時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之后兩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但理科出身的她,后到清華大學經(jīng)管學院讀博士。她熱愛寫作,曾是全國中學生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2002年),但她自始至終關注的都是科幻題材,而非青春文學。她甚至放棄了被保送北大中文系的機會,而是參加高考,考到了清華物理系。

看起來,郝景芳是個十足的“學霸”,但她卻自稱“學渣”。今天的深度長文,我們來尋找原因。她的理想是做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家,但到了清華讀了本科、碩士研究生過程中,覺得“清華的大牛實在太多了”,她大學四年壓抑到極點,稱自己為一位“幻滅者”。最終她或主動或被動轉(zhuǎn)到人文社科方向讀博士,同時在科幻作家方向越走越遠。

少年商學院微信分享過系列國際教育領域的優(yōu)秀學生代表的故事。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努力去探討,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糾結與痛楚、理想與篤定給我們的啟發(fā)。今天我們關注郝景芳,我們先來讀一下她在昨天雨果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然后從5個維度,來分享她為何自稱“學渣”,以及背后學習方法及興趣探索方面的故事吧。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昨天她的獲獎感言:

 

“對我來說,獲獎并不是完全意料之外。實際上,剛才我還在考慮自己去“雨果獎落選者”派對上的樣子。獲獎者派對,落選者派對,我都不知道自己更期待哪一個呢。

 

科幻作家很喜歡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到,不管好壞,是幸運還是不幸。他們會討論采取什么戰(zhàn)略應對外星人等等這樣的問題?;旧峡梢哉f,他們生活在無數(shù)平行宇宙之間。在《北京折疊》這部小說中,我提出了未來的一種可能性,面對著自動化、技術進步、失業(yè)、經(jīng)濟停滯等各方面的問題。同時,我也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有一些黑暗,顯然并非最好的結果,但也并非最壞的:人們沒有活活餓死,年輕人沒有被大批送上戰(zhàn)場,就像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那樣。我個人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

 

▋1、獲獎的《北京折疊》只花了三天寫完:好的作品未必一定要精雕細琢,但一定是厚積薄發(fā)。

?

一般一個人的作品獲得一個國際大獎,無論是真實經(jīng)歷,或是媒體渲染,很多時候都會用“十年磨一劍”等情懷牌,來描述Ta成功的不易。而于郝景芳來說,她毫不諱言,獲得雨果獎的《北京折疊》,其實是她2012年的時候,花三天時間,連載在清華水木BBS上的。

 

但如果就此說,她的獲獎靠的是“運氣”,就大錯特錯了。首先,如上文所述,她熱愛寫作,筆耕不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也是最最主要的,她是一個非常用心生活,而且有自己獨立見解的姑娘。2011年的時候,有一次她接受她的學弟、清華科幻協(xié)會會長的采訪,她這樣說:當我看一本書、一部電視或電影的時候,每一個點子或故事,我都會想,如果讓我來寫,我是否會寫出不一樣的故事,或者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講同一個故事。

 

(5年前郝景芳在清華給學弟們做分享時的視頻)

 

“科幻小說說到底就是關于可能性的展示。我經(jīng)常會想,如果現(xiàn)在這一刻,此時此刻,許多東西換了一種構成方式,會是怎樣?譬如一個融化的世界,我們眼前的桌子椅子融化到了地上;或是如果人做了一些特定的事情后,外形真的發(fā)生變化的話,會是怎樣 。”

 

 

▋2、“我真的是一個學渣”:不是每個清華學子都叫學霸

 

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學霸”“學渣”等成為高頻詞匯。如果粗看郝景芳的簡歷,清華大學美女、從物理學碩士到經(jīng)濟學博士,知名的科幻作家……只此三項,就已被眾人立馬判定為金光閃閃的學霸、學神了。這或許就是現(xiàn)代社會“標簽化”的寫照吧。好處在于一個榜樣標本能夠迅速被傳播,激勵更多的人;壞處就在于,它把一切的過程給簡化,甚至忽略了。

 

郝景芳自稱“學渣”,源于她為她的一個清華校友組織(THU2002)寫的一篇自述文章中,她對于大學時代自己彷徨的回憶。她倒是上來就給自己貼上了標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清華覺得自己是學渣,至少我自己一直覺得。成績可能不是最差的,但是感覺就是很渣?!?/span>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整個大學四年,她的自我評價越來越低,對自己越來越失望。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她對自己的期許太高太高了。她9歲時看《十萬個為什么》,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這也是她堅持考入清華的原因。另一方面,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清華的大牛太多了。她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自己之前眾人眼中的優(yōu)秀形成了巨大落差,這種落差與壓力 之間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

大一第一學期力學考完試,整個人都不好了,覺得大學生活怎么是這樣的。后來持續(xù)追趕、奮發(fā)向上、努力自習,追到了大二考數(shù)學物理方法,考完就哭了。我去,這還不如大一呢可腫么破。

 

我當時考完試跑去抱助教大腿,想裝可憐蹭分,助教給我一張同班同學的滿分卷子,那整張卷子那么干凈整潔,寫滿了云淡風輕的瀟灑,給了我極大震撼。那就是自我感覺最渣的時刻。

 

大學里,這種碾壓的次數(shù)太多了。本科的時候,偶爾鼓起勇氣找班里大牛問一道怎么都做不出的題,大牛實事求是地說:這道題我覺得比較簡單,你看看講義吧。問題在于,人家不是裝逼,也不是藏著掖著,是真的覺得太簡單了。

非常不巧的是,那段時間,郝景芳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經(jīng)常跑醫(yī)院。而醫(yī)院是個負能量集聚的地方。所以她在清華本科的幾年,實際是過得最壓抑和痛苦的幾年。自稱“學渣”雖然有自我要求嚴格的意味(真的學渣,可能從沒意識或不承認自己是學渣),但至少與眾人眼中獲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考入清華等“美學女霸”的風光,是完全不搭的。只是,還是那句話,人一般注意結果,忽略過程。哪怕今天她獲得了雨果獎,也未必有太多人關注她過往的糾結與掙扎。但這個過程,對她今天的成就,卻是至關重要的。

▋3、唯一的自我拯救之途,不是無限制思索,而是行動,馬上行動

郝景芳在寫過一篇名為《癲狂者》的小說:一位一直成績優(yōu)異的男主人公開始懷疑自己的成功是被某種神秘力量所操縱和監(jiān)視所得,因而陷入焦慮與癲狂。她在小說中詳細記錄了心理咨詢師的治療過程。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實際上,寫這篇短篇小說,甚至寫這種類型的系列短篇小說的背后,是郝景芳對自己過往經(jīng)歷的一種投射。她事后想想,說自己“預期的高度可能是愛因斯坦的高度”,“達不到,就會陷入幻滅”。

 

在大學本科時代行將結束的時候,她是一個“幻滅者”,也是一位“癲狂者”,前者有一種萬念俱灰的感覺,是一種靜態(tài)心理的形容,而后者呢,寫滿的是瘋狂與焦慮,是一種動態(tài)的寫照,那就是:不甘心,不管怎么折騰,一定要找到出路,找到答案。

 

今天的郝景芳回憶過去那段痛苦時光。她的忠告有兩條。

 

一是,千萬不要給自己背負太過沉重的枷鎖,“人一旦做每件小事都是為了證明自己,那就什么都無法做成了。于是更崩潰?!彼f。

 

這讓人想起劉佩琦和王志文主演的電影《和你在一起》,里面作為音樂老師的王志文,對劉帶過來投石問路的養(yǎng)子(當年被撿到時身邊放到一把小提琴,被視為親生父母希望這個嬰兒長大后學琴的標志)說了一句話:不要一想到你媽就拉(小提琴),一想不到就不拉。

 

二是,不要閉門造車式地思考人生,而是應該走出去,干起來。對于處于這種自我困境中的人,對他說“你很棒”無濟于事,因為他不相信廉價恭維;對他說“放棄也好,想開點”更無濟于事,因為那樣他會加重自我貶低。郝景芳說,“實際上,當人進入內(nèi)外交困的氣餒狀態(tài),唯一的拯救路徑不是無限制思索,而是行動,是某種一小步一小步讓自己可以動起來的事。不管方向是不是最佳的,不管結局如何,只要有一點一點的改善,就是心里重要的能量來源?!?/span>

 

她是幸運的,她找到了出口,那就是繼續(xù)寫作。2006年開始重新提筆寫作。至今整整十年了。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4、用心感受生活,一切細節(jié)都能夠成為靈感的源泉

郝景芳在《北京折疊》中構建了一個這樣的場景:大概在 22 世紀,北京空間分為三層:第三空間是底層工人,第二空間是中產(chǎn)白領,第一空間則是當權的管理者。小說里并沒有激烈的沖突,老刀為了給人送信,從第三空間到了第二空間,又來到了第一空間,之后帶著第一空間的回信又回去了,這里面沒有生死抉擇,也沒有天人交戰(zhàn),老刀路過的,都是平凡的事情,但這種平凡讓小說顯得真實,顯得不寒而栗。這本書有可能在中國大陸無法正常出版。

是的,不像大家認為的科幻電影里,未來世界一定是機器人、外星人的花式集錦。郝景芳與眾不同的風格是此次獲得雨果獎的重要原因。這種不同的風格,少年商學院的幾位小伙伴昨晚討論,認為有二。

一是女性視角,她把細膩的情感,對細節(jié)的關注和感受,等等,都融入了小說當中,所謂“于無聲出聽驚雷”,大體可以歸納她的作品給人的感觸。二是,跨學科的融合。從理科背景出身,到讀人文社科類經(jīng)濟學博士,然后廣泛閱讀,這些構成為她在寫作過程中的,能夠做到跨學科的輕松跨越。當然這一點對于以“可能性”為使命的科幻寫作來說,或許是一種本來就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但是因為她并不是后天的“補習”,而是從小到大,一種自然的過渡,所以“術”的成分相對很多科幻作家來說,會少很多。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北京折疊》來源于郝景芳之前在北京城中村居住的經(jīng)驗。有一次,她工作忙得沒有時間吃飯、喝水??粗巴?,天已經(jīng)黑了下來,郝景芳突然有一種因為荒誕感而引起的傷感:無論我怎么書寫這個世界的荒誕,我還是在這個世界中貌似嚴肅地活著,并為此忙碌?!拔覍懽髯钪饕膭恿碜杂谧约旱囊恍┡杂^目睹,那些畫面和感慨存在心里太滿,我需要一個載體將它們保存起來?!彼铝τ诿鑼懍F(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灰色細節(jié),并賦予其象征意味,更像是一個社會寓言。

當然,她的小說完成后,投給過主流文學雜志,幾乎沒有意外地,她收到了多次退稿。

5、找到自己的興趣太過重要,不到輕視那些原有的稟賦

“我只是會一直記得寫作對我的意義。它是我在困難的日子里養(yǎng)成的、生活下去的習慣。我會一直寫下去,在塵世間大地上的辛苦勞作中,寫那些易逝的吉光片羽?!?/span>

郝景芳在5年前接受清華學弟訪談的時候說,每個人生活生命當中都有非常非常多的困惑,一定要找到一種載體,去釋放這種情緒,而這個釋放的過程,就是找到出路的過程。

到此,她的心路歷程大家基本看到了:一個從小喜歡科學,立場當一名科學家,但有一定寫作底子和天賦的小姑娘,考上了清華物理系,眼看離自己成為物理學家的理想又近一步,但是彷徨與糾結,抽絲剝繭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很難實現(xiàn)理想,但不能真的當一位幻滅者,但又要找到出路,于是重拾寫作,卻意外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寫作方面的潛能其實超出自己,也超出包括著有《三體》的劉慈欣等大家的想象。

少年商學院的老師們也常給孩子以及家長朋友們說,找到自己的興趣太過重要。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但是越早越好,這個過程最好是主動探尋,但也不要忽略自己具備但卻不以為然的稟賦,而去設置和爭取一個別人眼中的成功標尺。

“寫作讓我暫時離開現(xiàn)實世界,給我可能性,住在另一個世界里?!彼f,她享受這種狀態(tài)。把自己日常中看到的、想到的、想到但想不開的,變?yōu)楦鞣N意象寫進書里。她非常看重職業(yè)精神,但不把寫作當自己的全職職業(yè)。她在科幻寫作上越走越遠,但不想做別人眼中應該樣子的科幻作家。

她自稱“清華學渣”,理科出身卻做起科幻作家,昨天獲得雨果獎!

沒錯,她不愿意在物理學家的夢想破滅后,再一次被自己或眾人設置到譬如“中國最著名科幻作家”新的標簽位置。經(jīng)歷了大學時代的掙扎,特別是五六年前她結婚之后,她是一個非常懂得自己要什么、應該過什么樣的生活的人。

 

今天郝景芳成為國際關注的科幻作家。相信她自己也不愿意用“成功”來形容自己。于她而言。這是過去10年堅持創(chuàng)作的一個小高潮。也是未來10年的一個全新的開始。她的故事,值得所有在尋找自己的職業(yè)方向,或者和孩子一起尋找興趣和挖掘潛能的家長朋友們,仔細咀嚼。

 

發(fā)表評論